南食召

天公不語對枯棋

蚕豆

 

 

农历夏至过后,即进入伏天,天气炎热,故有消署之必要。现代人仗着机电发达,消署无非冷食冰饮。而古代没有冰箱空调,冰窖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,普通人度夏多半得仰仗心境和时令蔬果了。

    “清明高粱小满谷;芒种芝麻夏至豆”。众蔬果中,当属豆类最应时节。而众豆之中,我认为,又属蚕豆最具清凉境界。蚕豆的别名很多,有佛豆、胡豆、槐豆、倭豆。而在绍兴,蚕豆有个很别致的名字:罗汉豆。之所以有此名,大概不仅是因为其形似罗汉头,更因为其神。罗汉是汉传佛教中融入最多道家逍遥闲适色彩的角色,而蚕豆制成的茴香豆是绍兴最常见的“闲食”,茶馆以之为茶食,酒馆以之为“过酒坯”,故,以罗汉命名蚕豆,是再合适不过的。同样是用以对抗炎夏的食物,冷食冰饮若算是硬碰硬的“物理攻击”,蚕豆则该算是直击心境的“魔法攻击”了。

    设想这样的一个夏日傍晚:江南院落里,一张竹椅、一把蒲扇、一碗清粥、一碟五香蚕豆,一抹斜阳、一阵清风……再严酷的夏天,我想也不过尔尔吧。

 

tips:五香蚕豆制作很简单,新鲜蚕豆洗净入锅,加水漫过蚕豆,再加茴香、桂皮、干辣椒、草果、盐等配料,盖上锅盖煮至水变干,最后关火焖片刻即可出锅。如果觉得新鲜蚕豆带皮不易咀嚼剥皮,或在所在地买不到新鲜蚕豆,可买带皮蚕豆干自行制作蚕豆芽:温水浸泡干蚕豆一天半左右,将水沥干,装入密封袋,每天早晚用清水投一次,密封好,直至发芽就可食用了。相比新鲜蚕豆,蚕豆芽因长芽而皮自绽开,更易食用,且口感软糯易入味。

 

咸鸭蛋

 

    据说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夏至日,我觉得是可信的。因为“斗百草”、“采杂药”等风俗似乎都与屈原无关,反而与夏令时的生活息息相关,吃咸鸭蛋也是。实际上,夏时吃咸鸭蛋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:其一,天气炎热,鲜蛋不易保存,古人无冷藏条件,蛋加以腌制可保久储;其二,鸭蛋性寒,有清热去燥之功效;再者,炎夏人体脾胃虚弱,易消瘦,而鸭蛋经盐腌制,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,更易吸收,而咸鸭蛋中又富含的钙、铁,所以旧时人们又把夏令吃咸蛋,称为“补夏”。

吃咸鸭蛋,难免勾起一些儿时往事。脖子上挂个装着咸鸭蛋的小网兜,四处找人斗蛋的情景,可算是对童年入夏的最深刻记忆了。现在人们吃东西讲究,咸鸭蛋都是切瓣而食。而家常吃法会随便些,只敲破蛋头,留出圆孔,用筷子挖着吃,想来也别有闲趣。挖空了的蛋壳还有种有趣的玩法:洗净晾干后,抓来萤火装入其中,口部蒙上薄纱。到晚间,萤火虫在蛋壳里一闪一闪,那是夏日乡间才能享有的美景。汪曾祺先生曾著文记之。

 

 

苦菜

 

    苦菜,常被称做“穷人菜”,意思大概是说只有买不起“正经菜”的穷人才会吃。但实际上,中国古来就有吃苦菜的风俗。《诗经》中“采苦采苦,于山之南”的“苦”,指的就是苦菜。苦菜是个庞大的家族,约有几十个不同种类,人们对苦菜之正宗也莫衷一是。北方一般所说的苦菜是指苦苣菜、山苦荬等菊科植物,而今天我们介绍的是浙闽一代山里人家夏令爱吃的苦菜,又叫苦斋婆,学名白花败酱草,属于败酱草科,不同于北方苦菜,产于夏时山野间,性微寒而味苦。这种苦菜在明人鲍山所著的《野菜博录》中被称为“山宜菜”,吃法也记载在其中:采嫩苗叶,煠熟水,浸淘浄,油盐调食。这说的是一种炒法,而浙南山里人则爱用清水煮成苦菜清汤,汤中只放少许盐调味,饮之回味清冽,乃消暑清热佳品。如今,“岁歉而采野蔬”的年月毕竟是过去了。炎炎夏日,“食苦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”。

 

马齿苋

 

多肉植物,美丽多姿且不用太多打理,是时下非常流行种养的观赏植物,多为引进品种。而浙闽一代的山村则产有一种本土多肉植物,野生居多,不少人家也有种植,生命力极强,随便一个粗陋盆钵装点田土,往墙头一扔,便基本不用照料,旱涝皆宜。这就是宽叶马齿苋,是非常清凉解毒的夏令蔬菜。马齿览食用方法多样而简单。采摘嫩茎叶洗净,摘去白根,入开水中悼过,可用蒜泥和香油拌食,也可拌入蛋液煎蛋,也可煮粥、烧汤,还可以切碎配以肉末葱姜等制成饺子馅,甚至可以和入面粉蒸成馍饼食用。新鲜马齿苋口感微酸而粘滑,如不喜,可以焯后放置二小时,待有机酸挥发后再食用,则酸味和粘滑度均有所减轻。

兼爱烹饪与种植的朋友不妨在阳台养些,而喜欢爬山踏青的朋友出游时也可留意采摘。是的,马齿苋就是这样一种植物:无论闲居或是悠游,它都能伴你度过炎夏。

评论(3)
热度(152)

© 南食召 | Powered by LOFTER